CodeSnippet.Cn
代码片段
Csharp
架构设计
.NetCore
西班牙语
kubernetes
MySql
Redis
Algorithm
Other
Ubuntu
Linux
.NetMvc
VisualStudio
Python
Git
pm
WPF
java
Plug-In
分布式
CSS
微服务架构
JavaScript
DataStructure
Shared
40岁之前,希望你懂得这5条定律
0
Other
小笨蛋
发布于:2021年07月05日
更新于:2021年07月05日
155
#custom-toc-container
> 转自公众号:良大师 文中所说的定律,或许你都知道,但是“知道”和“懂得”还真是两码事,很多道理,我们年轻时就知道,但是在外界的干扰下,就会慢慢地偏离轨道。 也许像我这样真正经历了,才能算是懂得吧。 ### 01 奥卡姆剃刀 定律 我曾在知乎上受邀回答一个问题: > 你觉得人生最重要的定律是什么? 我回答的是:“奥卡姆剃刀”定律,可以当成是人生的第一定律。 这个定律有个普遍的解释:**如无必要,勿增实体。**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,很早就听过,但是,在日常中,我们却又经常忘记的一干二净。 ------------ 当年我刚刚创业时,就明知故犯了,因为是做咨询嘛,总想着办公室要气派一些,客户来了显得我们有实力。 于是,租的职场很豪华,还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,这样每月房租就是个不小的负担。 招人时也比较气派,因为在大公司久了,总想着“专人专岗”: 做分析的,就专门做分析,做方案的,就专门做方案,做市场的,就专门做市场...... 看起来五脏俱全了,可这么一来,一下子养了一堆人,每月不管业务做了多少,开销都如同一台大型抽水机。 而且,人多了,是非就多,闹出不少幺蛾子,做过企业的人,应该明白我的意思。 后来反思,这就是违背了“奥卡姆剃刀”定律。 于是乖乖的搬到了共享办公室,人员也一再精简,不同的岗位,一个人干,完全可以,只要薪水给的够意思,这都不是事儿。 也缩减了很多形式化的工作,比如不再召开没有必要的会议…… 这样下来,成本降低了,经营也变好了。 ------------ “**奥卡姆剃刀”不仅适用于创业**,它所蕴含的“两点之间,直线最短”的原则,**完全可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**。 > 推销产品,不用和客户套近乎,直接说能给对方带来什么好处即可; 做大客户销售时,直接找到有决策权的人,中间人越少越好; 向领导汇报时,直接说你的结论,不要弯弯绕绕说一堆。 可买可不买的东西,就不要买; 可见可不见的人,就没必要见; 可说可不说的话,就不要说; ...... 所谓剃刀,就是让你剃掉那些可有可无的事,你的精力就不会被浪费,可以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当中。 我认识一位商业大佬,**衬衫一买就是10件一模一样的,他说这样每天不用为穿什么而耗精力**,其实很多商业人士都是这个法则,不让琐事占据自己的精力带宽。 你可能会觉得他们有些极端,但是我敢说,很多人一半的精力都被无端的小事占据,你要想办法剔除,生活变得清爽,工作变得高效。 当然不止工作和生活,我把“奥卡姆剃刀”推崇为人生第一定律,更重要的原因是,这个定律可以让你清醒的认识这个世界。 当你遇到一件很难判断的事情时,“奥卡姆剃刀”告诉你: ![图片alt](/uploads/images/20210705/210510-9b24cf7dc03f4dfb889178e268bbe173.png ''图片title'') 假设我们穿越到“皇帝新衣”的那个年代,你应该如何判断一丝不挂的皇帝? **第一个判断是**,皇帝穿了新衣,但愚蠢的人看不见,你是愚蠢的人,所以你看不见; **第二个判断是**,皇帝压根什么都没穿,所以你看到光身子的皇帝。 当然是第二个想法复杂度最低,所以你要相信第二个判断。 按照这个方法,你大概可以避免90%的骗局,遇到推荐股票的,想想,为啥他知道这么多内幕?为啥他不自己炒?为啥要告诉你? 遇到卖祖传药方的,想想,这祖传是怎么传下来的?为啥不批量生产?为啥不打广告?有什么药理证明吗? 你会发现,疑问很多,很复杂,所以你大可不必相信,你只相信一条即可: ![图片alt](/uploads/images/20210705/210518-d30e44a975f3415ba23368bc90a0b56c.png ''图片title'') ### 02 汉隆剃刀定律 现实中,很多人会对“奥卡姆剃刀”有错误的理解,**总是采用简单的主观解释,取代客观解释**。 **举个例子:** 开会时,一个同事针对你的报告,总提出反对意见,你可能会认为对方是恶意针对你。 这个解释好像挺简单,假设也少,但这是一个主观的解释,是在猜测对方的动机。 真相更有可能是:**你的报告真有问题,或者他没理解你报告的意思**。 **第二个定律“汉隆剃刀”,是“奥卡姆剃刀”的延伸,避免你陷入一些误区。** “汉隆剃刀”是美国一位名叫汉隆的学者提出来的,大概意思是: > 能解释为“愚蠢”的行为,就不要解释为恶意。 这里的“愚蠢”是加了引号的,不仅仅代表无知,也包括偶然的、非故意的、其他目的的意思。 凡事你轻易的把别人定义为恶意,你的思维就不会再延展下去,只会进入到一种“战斗”状态,原本不是敌人的对方,最后就真变成了你的敌人。 如果你懂得“汉隆剃刀”,你会明白,**很多矛盾,只是机缘巧合,或是利益驱动之下的正常反应,这里面并不存在善恶。** ------------ 十几年前,我做主管时,跟随一位不错的领导,他被派到另一个机构,我想跟过去。 这时麻烦来了,新来的总经理,也赏识我,找我谈了几次话,想让我留下来。 但我态度很明确,一定要走。这下把新领导给惹恼了。 那新领导到处告我的状,宣扬我的不是,有些甚至是捏造的,调动也一直被他卡着。 当时我既生气,又无奈,毕竟官大一级压死人。 我还主动找新领导沟通几次,说自己的处境,希望对方能理解。 新领导拍了拍我,说: “我理解你,不过你在不合适的时候,站在了我的对面,所以我不会轻易放过你......” 后来,事情闹得很大,地区老大都参与协调,我放弃了很多业务,才调动成功。 我应该和新领导结仇了吧? 然而并没有,我在公众场合见他,仍然热情地打招呼,当做什么也没发生。 他也热情地回应......(嗯嗯,大家都特么是演员) 后来,阴差阳错,我俩都调到了总部,我当时级别也升了,和他级别差不多,只不过管的内容不同。 一次他们部门有项活动,需要我们部门支持,那领导可能顾忌之前和我的矛盾,于是让他的手下和我的手下沟通。 我知道后,主动发邮件给他,说这活动我们一定会大力支持。 活动很成功,那领导很满意,结束当天,会场外下起了大雨,我帮他安排了车,并撑伞把他送到车前,他看着我淋湿的半边身子,深情地握了握我的手...... 第二天,他们部门起草了一份邮件,抄送给大领导,狠狠地表扬了我们部门。 后来,我出来做培训,知道我的第一个客户是怎么来的吗? 是的,就是这位领导介绍的...... ------------ 我说这个,是想表明,这世界有完全坏的人吗? 绝对有,但是一定不多,多数人不好也不坏,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,多数时候,我们都是在对既得利益做出反应。 就像那领导刚刚上任,下属就要跳走,他才要极力阻挠,与其说是针对我个人,不如说他是在维护自己的权威。 如果我理解成一种恶意,和他不共戴天的同时,也给自己堵死了一条路。 不轻易把别人归为恶意,真不是高风亮节,最起码我还没到那个境界。 我只是觉得,除非报复对方,能给自己带来收益,否则,只会无端消耗自己的精力,给自己树立了仇家,其他一无所得。 你要相信一点,**这世界上所有理智的人,出发点一定是利益**,你看那些商业大佬,在网络上撕逼,你真以为他们是在为情怀而争论吗? 你再看看国家之间的博弈,一会儿好的抱到一起,一会儿恨不得撕碎对方,什么仇什么怨?最根本的还是利益问题。 你也大可清醒一点,和别人冲突之前,先考虑一下,你的收益和损失各是什么,**成为一个理性的人,别做情绪的傀儡。** ### 03 劳力辩证 定律 先说两件事。 第一件,我还在500强时,领导更换频繁,迎来送往,我观察到一个现象。 那些对待员工严苛,作风强硬的领导,当取得好成绩,离开原机构时,大家反而会有一种感激和爱戴,之前的苛责会被一笔勾销。 第二件,后来我做咨询,去一家企业调研,发现一个怪现象。 那企业业绩非常好,按照常规发展,全体员工放假2个月,都能完成全年任务。 可总经理对员工仍然不肯罢手,各种折腾:一会儿全员技能考试,一会儿交叉大拜访,一会儿产品深度开发...... 但是,这些动作并不能直接带来多少业绩,而且还给员工带来很大负担。 我问那总经理,既然业绩这么好,为什么不给员工稍微放松一下。 他说,一是保持节奏,节奏一松散,再想紧就不容易了;二是,员工付出越多,越会珍惜成绩单的来之不易。 这两件事都可以归为一个现象,叫做**“劳力辩证”定律。** “劳力辩证”现象,是德国作家罗尔夫提出的一个概念,他讲了一个故事。 ------------ 约翰是美国空军士兵,他好不容易通过了跳伞测试。 在这之后,有一个隆重的仪式,每个通过的人可以得到一枚降落伞形的别针。 轮到约翰时,他的上司竟然以一种挑衅姿态站在他面前,将别针放到他胸前后,猛击一拳,结果别针扎进了约翰的身体。 从此以后,那枚别针和小小的伤疤,一起被约翰当成了荣誉的象征。 别针被裱进框,挂上墙。而伤疤,约翰一有机会就向人展示。 ------------ 罗尔夫说: **这是认知失调的表现,人都有把磨难后的成果“神圣化”的倾向。这些都是无意识的反应。** “劳力辩证”可以解释很多现象,比如: - 黑社会帮派,入会时都会做一些残酷的事,因为,这样一来,通过后会更自豪,对这个组织更有认同感。 - 一个女孩迟迟不愿离开人渣男友,也是因为她执着以前付出,以为可以换来浪子回头。 - 很多人即使公司很差,也不愿意离职,就是因为他们觉得以前这些苦,会变成一个个筹码,迟早会换来亮丽的成果。 其实,这都是把苦难神圣化的结果。 知道这个定律后,一方面你要提防,当你对一件事物或一个人投入过多情感时,想想会不会是这个定律起了作用。 另一方面,你也可以利用这个定律。 比如,和人打交道时,让对方帮你一个小忙,往往是让两人关系更深入的方法。 这个定律在营销界应用很广,“宜家”就是这么玩的,家具买回去,你需要动手组装,但又不是太难,看着你组装的家具,你会有种莫名的成就感。 这个世界有时挺反常识的,就像经常帮你的人,都是以前帮过你的,那些没帮过你的人,多半以后也不会帮你,就是因为前者曾经为你有过付出,而后者没有,这也是“劳力辩证”决定的。 ### 04 终结错觉 定律 “终结错觉定律”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,吉尔伯特提出的一个概念,大概意思是: > 我们自认为可以改变很多事情,但其实可以改变的事情少之又少。 吉尔伯特还做了一系列的实验,来证明我们与20年前的自己,并没太大本质上的变化,但是我们总有一种错觉,以为自己变了很多。 很多人还想主动改变自己的气质,比如,原本内向的人,想把自己变得外向。事实上,这种努力往往是徒劳的,就气质而言,我们最多只能略加改良,却很难彻底的改变。 人类学家海伦·费雪,曾提出“气质维度”的理论,是说我们的气质主要由四种激素决定: **多巴胺、血清素、睾丸素、催产素。** - 多巴胺含量高的人,喜欢冒险,有创造力,但耐心不足; - 血清素含量高的人,有耐心,自控能力强,但社交能力差些; - 睾丸素含量高的人,比较有侵略性,空间感及数字感强,但不太在乎别人的感受; - 催产素含量高的人,同理心强,表达能力好,善于社交,但是害怕冲突。 这些激素,各有优劣,但却很难改变,因为都是刻画在我们基因里的。 我觉得这对很多人是个好消息,你不用刻意去迎合了,不要想着非要把自己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。 如果你是血清素含量高的人,每次和人打交道,你就会觉得是一种莫大的消耗,一个人待着,才是在充电。那就尽量别选择和人打交道的工作,选择那种专研类的,既能做的好,也会很开心。 如果你催产素含量高的人,每次和人打交道,就是一种充电,一个人待着时,就会觉得能量消耗的快。那你最好选择销售等和人打交道的工作。 环境的影响和自己的努力,多少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,但成效往往不大,你非要逆着来,别人难受,你自己也难受。 这个世界参差多态,需要各式各样的人,遵循自己的本质,就是最好的选择。 关于“终结错觉”,我们更容易犯的毛病,就是总想改变他人,我们连改变自己都这么难,改变他人又谈何容易? 如果你做过管理,应该知道,**改变一个员工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**,很多单位都希望通过培训、辅导、管理等手段,去改变一个员工的态度和特性,其实也都是徒劳。 最好的办法就是美国西南航空说的那样: > “雇佣看态度,技能靠培训”。 价值观、性格特点之类的东西,靠外界是很难改变的,管理者最好的选择,就是找到合适的人。 管理大师德鲁克也说过类似的话,大概意思就是:**管理者的主要任务,不是去教育员工,还是去寻找合适的员工,再把他们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。** 所以,放下那颗要改变世界的心吧,“寻找”比“改变”务实很多。 网络流行话说,**改变自己的是神,改变别人的是神经病。** 很有道理,你肯定不是神,你也不想成为神经病,对吧? ### 05 无限游戏 定律 王兴很推荐一本书,名字叫做《有限与无限的游戏》。 所谓有限游戏,就是以干掉对方为目的,对方死了,你就赢了。 而无限游戏,是**以自己的生存为目的,不是和谁比,就是想办法一直让游戏可以玩下去。** 说白话一点,就是“**活着比啥都重要。**”这大概是一个朴实的掉渣,却又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哲理。 我们都挺爱拿“复利”说事,还总拿巴菲特当例子。 其实巴菲特30岁时只有100万美元,中国如今很多人都拥有这样的财富。 众所周知,他投资的年化收益率是20%左右,按复利计算,他50岁时会拥有多少财富呢? 大概不会有你想的多,是2亿美元左右,虽然比起普通人已经老牛逼了,可是这样的数字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富豪而已,不足以让这么多人敬佩。 事实上,巴菲特如今 845 亿的资产中,有 842 亿,是他 50 岁以后挣到的。 而其中的 815 亿,是巴菲特在 65 岁以后挣到的...... 你如果真懂复利,应该知道,越往后,雪球效应才越大,所以**巴菲特真正牛逼的地方,不是别的,就是“活”的长。** 从10 岁炒股,干到90 岁,资金要活着,人也要活着,才能成为一个传奇。 另一位投资高手,写了《股票大作手回忆录》的利弗莫尔,在巴菲特出生那一年,资产就高到了2亿多美元,那时美国一年财政收入才42亿。 但后来利弗莫尔自杀了,财富的神话没能继续下去。 因此,**你要抱着无限游戏的原则,来经营事业和生活,保持平和、健康、避免那些巨大的损失,你才会真正享受复利带来的好处。** > 标题虽然很鸡汤,但内容有很多干货。
这里⇓感觉得写点什么,要不显得有点空,但还没想好写什么...
返回顶部
About
京ICP备13038605号
© 代码片段 20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