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deSnippet.Cn
代码片段
Csharp
架构设计
.NetCore
西班牙语
kubernetes
MySql
Redis
Algorithm
Ubuntu
Linux
Other
.NetMvc
VisualStudio
Git
pm
Python
WPF
java
Plug-In
分布式
CSS
微服务架构
JavaScript
DataStructure
Shared
缓冲池(buffer pool),这次彻底懂了!!!
0
MySql
小笨蛋
发布于:2021年06月06日
更新于:2021年06月06日
79
#custom-toc-container
![图片alt](/uploads/images/20210606/091923-75be5b626f414871af0469605260342d.png ''图片title'') 应用系统分层架构,为了加速数据访问,会把最常访问的数据,放在**缓存**(cache)里,避免每次都去访问数据库。 操作系统,会有**缓冲池**(buffer pool)机制,避免每次访问磁盘,以加速数据的访问。 MySQL作为一个存储系统,同样具有**缓冲池**(buffer pool)机制,以避免每次查询数据都进行磁盘IO。 今天,和大家聊一聊InnoDB的缓冲池。 **InnoDB的缓冲池缓存什么?有什么用?** **缓存表数据与索引数据**,把磁盘上的数据加载到缓冲池,避免每次访问都进行磁盘IO,起到加速访问的作用。 速度快,那**为啥不把所有数据都放到缓冲池里?** 凡事都具备两面性,抛开数据易失性不说,访问快速的反面是存储**容量小**: (1)缓存访问快,但容量小,数据库存储了200G数据,缓存容量可能只有64G; (2)内存访问快,但容量小,买一台笔记本磁盘有2T,内存可能只有16G; 因此,**只能把“最热”的数据放到“最近”的地方**,以“最大限度”的降低磁盘访问。 **如何管理与淘汰缓冲池,使得性能最大化呢?** 在介绍具体细节之前,先介绍下“**预读**”的概念。 **什么是预读?** 磁盘读写,并不是按需读取,而是按页读取,**一次至少读一页数据**(一般是4K),如果未来要读取的数据就在页中,就能够省去后续的磁盘IO,提高效率。 **预读为什么有效?** 数据访问,通常都遵循“集中读写”的原则,使用一些数据,大概率会使用附近的数据,这就是所谓的“**局部性原理**”,它表明提前加载是有效的,确实能够减少磁盘IO。 **按页(4K)读取,和InnoDB的缓冲池设计有啥关系?** (1)磁盘访问按页读取能够提高性能,所以缓冲池一般也是按页缓存数据; (2)预读机制启示了我们,能把一些“可能要访问”的页提前加入缓冲池,避免未来的磁盘IO操作; **InnoDB是以什么算法,来管理这些缓冲页呢?** 最容易想到的,就是**LRU(Least recently used)**。 > 画外音:memcache,OS都会用LRU来进行页置换管理,但MySQL的玩法并不一样。 **传统的LRU是如何进行缓冲页管理?** 最常见的玩法是,把入缓冲池的页放到LRU的头部,作为最近访问的元素,从而最晚被淘汰。这里又分两种情况: (1)页已经在缓冲池里,那就只做**“移至”LRU头部**的动作,而没有页被淘汰; (2)页不在缓冲池里,除了做**“放入”LRU头部**的动作,还要做**“淘汰”LRU尾部**页的动作; ![图片alt](/uploads/images/20210606/092218-ba4d4a10bbc24a17906bd1b329c0784b.png ''图片title'') 如上图,假如管理缓冲池的LRU长度为10,缓冲了页号为1,3,5…,40,7的页。 假如,接下来要访问的数据在页号为4的页中: ![图片alt](/uploads/images/20210606/092248-7854312100694d288d5a16534e6cc8a4.png ''图片title'') (1)页号为4的页,本来就在缓冲池里; (2)把页号为4的页,放到LRU的头部即可,没有页被淘汰; > 画外音:为了减少数据移动,LRU一般用链表实现。 假如,再接下来要访问的数据在页号为50的页中: ![图片alt](/uploads/images/20210606/092315-202c6755bf754c25b9ac57d27846b8e0.png ''图片title'') (1)页号为50的页,原来不在缓冲池里; (2)把页号为50的页,放到LRU头部,同时淘汰尾部页号为7的页; **传统的LRU缓冲池算法十分直观**,OS,memcache等很多软件都在用,**MySQL为啥这么矫情,不能直接用呢**? 这里有两个问题: (1)预读失效; (2)缓冲池污染; **什么是预读失效?** 由于预读(Read-Ahead),提前把页放入了缓冲池,但最终MySQL并没有从页中读取数据,称为预读失效。 **如何对预读失效进行优化?** 要优化预读失效,思路是: (1)让预读失败的页,停留在缓冲池LRU里的时间尽可能短; (2)让真正被读取的页,才挪到缓冲池LRU的头部; 以保证,真正被读取的热数据留在缓冲池里的时间尽可能长。 具体方法是: (1)将LRU分为两个部分: **新生代**(new sublist) **老生代**(old sublist) (2)**新老生代收尾相连**,即:新生代的尾(tail)连接着老生代的头(head); (3)新页(例如被预读的页)加入缓冲池时,只加入到老生代头部: 如果数据真正被读取(**预读成功**),**才会加入到新生代的头部** 如果数据**没有被读取**,则会比新生代里的“热数据页”更早被淘汰出缓冲池 ![图片alt](/uploads/images/20210606/092453-2a33a1d9a5654fb6a9f9c4a9c515ccd9.png ''图片title'') 举个例子,整个缓冲池LRU如上图: (1)整个LRU长度是10; (2)前70%是新生代; (3)后30%是老生代; (4)新老生代**首尾相连**; ![图片alt](/uploads/images/20210606/092513-56616cf74a27470885c727573fc9d64c.png ''图片title'') 假如有一个页号为50的新页被预读加入缓冲池: (1)50**只会从老生代头部插入**,老生代尾部(也是整体尾部)的页会被淘汰掉; (2)假设50这一页不会被真正读取,即预读失败,它将比新生代的数据更早淘汰出缓冲池; ![图片alt](/uploads/images/20210606/092539-afc867b01aa6420583715a1881d067e9.png ''图片title'') 假如50这一页立刻被读取到,例如SQL访问了页内的行row数据: (1)它会被立刻加入到新生代的头部; (2)新生代的页会被挤到老生代,此时并不会有页面被真正淘汰; **改进版缓冲池LRU能够很好的解决“预读失败”的问题。** > 画外音:但也不要因噎废食,因为害怕预读失败而取消预读策略,大部分情况下,局部性原理是成立的,预读是有效的。 新老生代改进版LRU仍然解决不了缓冲池污染的问题。 **什么是MySQL缓冲池污染?** 当某一个SQL语句,要**批量扫描大量数据时**,可能导致把缓冲池的所有页都替换出去,导**致大量热数据被换出**,MySQL性能急剧下降,这种情况叫缓冲池污染。 例如,有一个数据量较大的用户表,当执行: `select * from user where name like "%shenjian%";` 虽然结果集可能只有少量数据,但这类like不能命中索引,必须**全表扫描**,就需要访问大量的页: (1)把页加到缓冲池(插入老生代头部); (2)从页里读出相关的row(插入新生代头部); (3)row里的name字段和字符串shenjian进行比较,如果符合条件,加入到结果集中; (4)…直到扫描完所有页中的所有row… 如此一来,**所有的数据页都会被加载到新生代的头部,但只会访问一次,真正的热数据被大量换出**。 **怎么这类扫码大量数据导致的缓冲池污染问题呢?** MySQL缓冲池加入了一个“老生代停留时间窗口”的机制: (1)假设T=老生代停留时间窗口; (2)插入老生代头部的页,即使立刻被访问,并不会立刻放入新生代头部; (3)只有满足“被访问”并且“在老生代停留时间”大于T,才会被放入新生代头部; ![图片alt](/uploads/images/20210606/092721-96bab8267ec940f1ad88ebd48acc266b.png ''图片title'') 继续举例,假如批量数据扫描,有51,52,53,54,55等五个页面将要依次被访问。 ![图片alt](/uploads/images/20210606/092801-67f7aadafa8c4731825a025b23e7f5a8.png ''图片title'') 如果没有“老生代停留时间窗口”的策略,这些批量被访问的页面,会换出大量热数据。 ![图片alt](/uploads/images/20210606/092817-5cafc9c1b1d64cd283f1cb0dcb22a9c1.png ''图片title'') 加入“老生代停留时间窗口”策略后,短时间内被大量加载的页,并不会立刻插入新生代头部,而是优先淘汰那些,短期内仅仅访问了一次的页。 ![图片alt](/uploads/images/20210606/092831-4e85a149d6ee4a319c5082c816328a13.png ''图片title'') 而只有在老生代呆的时间足够久,停留时间大于T,才会被插入新生代头部。 **上述原理,对应InnoDB里哪些参数?** 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参数。 ![图片alt](/uploads/images/20210606/092916-658a5e70296447c78cb5640a7a2f0a38.png ''图片title'') **参数**:innodb_buffer_pool_size **介绍**:配置缓冲池的大小,在内存允许的情况下,DBA往往会建议调大这个参数,越多数据和索引放到内存里,数据库的性能会越好。 **参数**:innodb_old_blocks_pct **介绍**:老生代占整个LRU链长度的比例,默认是37,即整个LRU中新生代与老生代长度比例是63:37。 > 画外音:如果把这个参数设为100,就退化为普通LRU了。 **参数**:innodb_old_blocks_time **介绍**:老生代停留时间窗口,单位是毫秒,默认是1000,即同时满足“被访问”与“在老生代停留时间超过1秒”两个条件,才会被插入到新生代头部。 **总结** (1)缓冲池(buffer pool)是一种**常见的降低磁盘访问的机制;** (2)缓冲池通常**以页(page)为单位缓存数据;** (3)缓冲池的**常见管理算法是LRU**,memcache,OS,InnoDB都使用了这种算法; (4)InnoDB对普通LRU进行了优化: 将缓冲池分为**老生代和新生代**,入缓冲池的页,优先进入老生代,页被访问,才进入新生代,以**解决预读失效**的问题 页被访问,且在老生代**停留时间超过配置阈值**的,才进入新生代,以**解决批量数据访问,大量热数据淘汰**的问题 **思路**,比结论重要。 解决了什么问题,比方案重要。
这里⇓感觉得写点什么,要不显得有点空,但还没想好写什么...
返回顶部
About
京ICP备13038605号
© 代码片段 2024